SOHO的四种境界-衡量你SOHO是否成功的标尺
搞清楚自己所处的位置,是非常重要的。
看到福步上有朋友发贴问SOHO成功的标志是什么,忍不住想说几句。
有些朋友说,一年能赚几十万,SOHO就算是成功了。还有人说买房买车了就算成功了。这些都可以算上是成功,但不算是真正的成功。
虽然我现在离成功还差十万八千里,但也不妨碍我对于成功SOHO的定义。或者说,是对我将来的一种想象吧。
大致说来,SOHO们有四种状态。没钱有闲,没钱没闲,有钱没闲,有钱有闲。
其实这不只是SOHO的状态,基本上所有的人都可以按这种分类方法来划分。
没钱有闲的基本上只存在于上班族和无所事事的SOHO,就象我在没有做外贸之前,下班后大把的时间没空打发,这也是国营企业中,一杯茶一张报纸过一天的生活。有相当多数的上班族,其实都是属于没钱有闲的一种。当然,高薪的除外。
这里再说一下有钱没钱的概念,所谓有钱没钱,是在你完全不工作的状态下你能活多久,至于能活多久算有钱,哪要看每个人自己的定义了。所以,有些我们看起来所谓的高薪,可能在别人眼里还算是穷人。
不管怎么说,随着年龄和资历的增长,你会越来越来越忙,不是为别人而忙,而是为自己而忙,你开始忙着自己的事业,开始半SOHO,开始全SOHO,这一段时间是最漫长和最困难的时期了,因为以前没做过生意,你会随时有可能失败,有时还不止一次。你得不断调整自己的策略,不断试探适合自己的方法。除了一些特别聪明,运气特别好的家伙以外,大多数的SOHO,会在这一阶段奋斗个好几年,甚至于十来年。而且会有相当一部分的SOHO会承受不了巨大的压力而退回到没钱有闲的状态,毕竟很有安全感嘛。
对于我来说,正好处在这一个阶段,我不知道这一阶段会维持多久,但我相信自己会顺利过好这一关。
在经过不断的摸索和实践之后,你终于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方法和产品并且切实执行,当你在一个行业熟悉透了之后,你会慢慢成精了,你能非常迅速判断客户的询盘是实盘还是虚盘,能够很好和供应商合作,能够把所有的环节都玩转了,于是你的客户越来越多,你的营业额越来越大,你要处理的事情也相应的越来越多,慢慢你就进入了有钱没闲的阶段。
这个阶段其实也很容易出问题,君不见好多有钱的大老板因压力过大而早衰早死,更何况小小的SOHO呢。随着SOHO的成功,你开始招兵买马,租办公室,规划公司的远景愿景,然后你就会发现,每个月的开支如此之大,完全不象在SOHO时只养自己一个人的开支。于是你开始担心每个月的订单,担心员工的工资,担心。。。。,总而言之,要担心的事会越来越多,你也会变得越来越忙,越来越累。
到这个时候,就是看你管理的本事了。SOHO时,个人能力有多大,市场就有多大;做公司时,就得开始考虑用人了,胸怀有多大,市场就有多大。
在痛苦的磨合与蜕变之后,你终于开始明白了,你不在公司时,公司也会照常运转。于是乎,你开始试着放权,开始试着做一些不一样的事。于是乎,你的眼光开始变得和以前不一样了。这个时候,你就开始超越了有钱没闲的阶段,变成有钱有闲一族了,也就是富爸爸所说的财务自由。
Cold calling (1)
可能有好多福友都买了这本书或者正准备买这本书,对我来说,这本书是我销售的入门书,也是第一次破天荒从国外买书。但这并不意味着完全照搬书里的内容。以下是我的一些小小的体会,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。
首先说明一点,我说的不一定正确,我只是以我自己的理解和应用来看待这本书。
古人有云,尽信书不如无书。对英文书也是一样。
从表面上来看,这本书讲的是如何打cold calling,但实际上,因为这本书在亚马逊上连续多年排在销售类书籍畅销榜,再版多次,一定有它独特的地方。在我看来,是因为它从浅入深,讲述了销售的一些基本原则和实战的方法。对我受益非浅,不敢独享,希望这一段时间能有空系统地把这本书的主要观点过一遍,也当作是一种复习吧。
Chapter 1: Cold calling is essential
第一章主要讲了销售的基本概念,其实不管做什么生意,销售都是冲在最前面的,东西销售不出去,什么都玩完。而电话销售在销售中的比重相当大。
Who is your number one competitor?
Where sales come from?
老外的书,普遍不喜欢填鸭式的方法,都是提出问题先让你思考,然后再给出他的答案,当然,他的答案也不一定是标准的,只是帮你启发思路,更好的做好销售而已。以上二个问题,希望大家跟贴讨论。
搞清楚自己所处的位置,是非常重要的。
看到福步上有朋友发贴问SOHO成功的标志是什么,忍不住想说几句。
有些朋友说,一年能赚几十万,SOHO就算是成功了。还有人说买房买车了就算成功了。这些都可以算上是成功,但不算是真正的成功。
虽然我现在离成功还差十万八千里,但也不妨碍我对于成功SOHO的定义。或者说,是对我将来的一种想象吧。
大致说来,SOHO们有四种状态。没钱有闲,没钱没闲,有钱没闲,有钱有闲。
其实这不只是SOHO的状态,基本上所有的人都可以按这种分类方法来划分。
没钱有闲的基本上只存在于上班族和无所事事的SOHO,就象我在没有做外贸之前,下班后大把的时间没空打发,这也是国营企业中,一杯茶一张报纸过一天的生活。有相当多数的上班族,其实都是属于没钱有闲的一种。当然,高薪的除外。
这里再说一下有钱没钱的概念,所谓有钱没钱,是在你完全不工作的状态下你能活多久,至于能活多久算有钱,哪要看每个人自己的定义了。所以,有些我们看起来所谓的高薪,可能在别人眼里还算是穷人。
不管怎么说,随着年龄和资历的增长,你会越来越来越忙,不是为别人而忙,而是为自己而忙,你开始忙着自己的事业,开始半SOHO,开始全SOHO,这一段时间是最漫长和最困难的时期了,因为以前没做过生意,你会随时有可能失败,有时还不止一次。你得不断调整自己的策略,不断试探适合自己的方法。除了一些特别聪明,运气特别好的家伙以外,大多数的SOHO,会在这一阶段奋斗个好几年,甚至于十来年。而且会有相当一部分的SOHO会承受不了巨大的压力而退回到没钱有闲的状态,毕竟很有安全感嘛。
对于我来说,正好处在这一个阶段,我不知道这一阶段会维持多久,但我相信自己会顺利过好这一关。
在经过不断的摸索和实践之后,你终于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方法和产品并且切实执行,当你在一个行业熟悉透了之后,你会慢慢成精了,你能非常迅速判断客户的询盘是实盘还是虚盘,能够很好和供应商合作,能够把所有的环节都玩转了,于是你的客户越来越多,你的营业额越来越大,你要处理的事情也相应的越来越多,慢慢你就进入了有钱没闲的阶段。
这个阶段其实也很容易出问题,君不见好多有钱的大老板因压力过大而早衰早死,更何况小小的SOHO呢。随着SOHO的成功,你开始招兵买马,租办公室,规划公司的远景愿景,然后你就会发现,每个月的开支如此之大,完全不象在SOHO时只养自己一个人的开支。于是你开始担心每个月的订单,担心员工的工资,担心。。。。,总而言之,要担心的事会越来越多,你也会变得越来越忙,越来越累。
到这个时候,就是看你管理的本事了。SOHO时,个人能力有多大,市场就有多大;做公司时,就得开始考虑用人了,胸怀有多大,市场就有多大。
在痛苦的磨合与蜕变之后,你终于开始明白了,你不在公司时,公司也会照常运转。于是乎,你开始试着放权,开始试着做一些不一样的事。于是乎,你的眼光开始变得和以前不一样了。这个时候,你就开始超越了有钱没闲的阶段,变成有钱有闲一族了,也就是富爸爸所说的财务自由。
Cold calling (1)
可能有好多福友都买了这本书或者正准备买这本书,对我来说,这本书是我销售的入门书,也是第一次破天荒从国外买书。但这并不意味着完全照搬书里的内容。以下是我的一些小小的体会,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。
首先说明一点,我说的不一定正确,我只是以我自己的理解和应用来看待这本书。
古人有云,尽信书不如无书。对英文书也是一样。
从表面上来看,这本书讲的是如何打cold calling,但实际上,因为这本书在亚马逊上连续多年排在销售类书籍畅销榜,再版多次,一定有它独特的地方。在我看来,是因为它从浅入深,讲述了销售的一些基本原则和实战的方法。对我受益非浅,不敢独享,希望这一段时间能有空系统地把这本书的主要观点过一遍,也当作是一种复习吧。
Chapter 1: Cold calling is essential
第一章主要讲了销售的基本概念,其实不管做什么生意,销售都是冲在最前面的,东西销售不出去,什么都玩完。而电话销售在销售中的比重相当大。
Who is your number one competitor?
Where sales come from?
老外的书,普遍不喜欢填鸭式的方法,都是提出问题先让你思考,然后再给出他的答案,当然,他的答案也不一定是标准的,只是帮你启发思路,更好的做好销售而已。以上二个问题,希望大家跟贴讨论。
文章关键词标签:22
相关阅读:
- 北大“猪肉佬”的创业故事价值在哪11/2/2015
- 从公司辞职,开始独立创业,上马“中国水运市场网”项目11/1/2015
- 最让人羡慕的6个大学生创业致富经典案例11/1/2015
- Mr Hua 创业11/1/2015
- 外贸业务员每天要做的8件事情5/20/2015
- 工银租赁成就上海自贸区首个飞机租赁项目5/19/2015
- 工行将南非标准银行纳入怀中 打造全球交易银行平台5/19/2015
- 2012 -2013 SOHO 妈妈将 SOHO进行到底 也来说说你的计划11/4/2014
- SOHO 这个概念, 是自己做外贸两年后才了解的. 原来自己的行当还有这么好听的名字11/3/2014
- SOHO经历:08年开始,到11年6月1日 最后的心死11/3/2014